動區動趨-最具影響力的區塊鏈新聞媒體
  • Home
    • Home Layout 1
    • Home Layout 2
    • Home Layout 3
  • Browse
    • News
    • Movie
    • Music
    • Technology
    • Howto & Style
    • Entertainment
    • Gaming
  • Features
    • Youtube Video
    • Vimeo Video
    • Dailymotion Video
    • Self-hosted Video
    • User Profile
    • Playlists
    • User-created Playlist
    • Favorite Playlist (Private)
    • Watch Later Playlist (Private)
    • All JNews Features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Login
  • Register
UPLOAD
動區動趨-最具影響力的區塊鏈新聞媒體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Currently Playing

ABS獨家專訪》Gitcoin共同創辦人Scott:台灣是現實與Web3治理的重要交匯點

ABS獨家專訪》Gitcoin共同創辦人Scott:台灣是現實與Web3治理的重要交匯點

ABS獨家專訪》Gitcoin共同創辦人Scott:台灣是現實與Web3治理的重要交匯點

搶先看
ABS獨家專訪》Gate.io CEO韓林:無懼銀行進軍加密服務,台北特別有人情味

ABS獨家專訪》Gate.io CEO韓林:無懼銀行進軍加密服務,台北特別有人情味

搶先看

6 Sci-fi Gadgets in Movie We Wish Actually Existed

Movie

The 10 best games to play on your new PlayStation 4

Gaming

Tesla’s Chinese factory just delivered its first cars

News

金融業霸主的野心|J.P. Morgan 發布80頁區塊鏈展望報告,大規模運用還離我們多遠?

投資銀行巨擘 J.P. Morgan 在今年二月發布了重量級的區塊鏈研究報告 J.P. Morgan Perspectives — Blockchain and DLT on the rise,研究報告中針對區塊鏈應用的產業進展、障礙與展望,洋洋灑灑寫了將近 80 頁的分析與預測。

 

J.P. Morgan 是區塊鏈金融領域重要的參與者,其所支持的 Quorum 技術更是企業區塊鏈三大標準框架之一。對於所有關心區塊鏈發展的人來說,這份報告絕對是不可錯過的參考素材。為了幫助大家快速了解國際區塊鏈最新進展,以下將根據該報告內容,分別從金融應用、供應鏈物流及穩定幣三個面向,重點解析 J.P. Morgan 這份區塊鏈產業調查報告,希望對各位讀者能有所啟發。

延伸閱讀:摩根大通以太坊項目Quorum持續突破,「引領金融區塊鏈發展」

區塊鏈在金融領域會被普遍運用嗎?

為了防落後的超前部署!許多金融機構意識到區塊鏈的潛力,為了避免未來被市場與競爭對手拋在後頭,在區塊鏈產業初期便投入資源參與各種領航計畫,綜觀全球金融體系,普遍已開始嘗試把區塊鏈技術應用在 KYC (Know Your Customer),雖然距離全面採用,還需要數年的時間,但起步總是好的。

2018 年產業向前推進了不少,跨銀行之間的數據資訊交換、資產數位化的案例、供應鏈金融應用如雨後春筍般,接二連三推出!

報告指出,由於各國法規的不明確,再加上加密貨幣市場仍存在巨大波動,因此大部分歐美大型銀行一開始態度相對保守謹慎;然而,規模較小的金融機構,反而積極地嘗試擁抱區塊鏈新科技,例如美國紐約的 Signature Bank (SBNY),為全美第一個以區塊鏈技術來開發支付平台的銀行,顧客可以在任何時間且無手續費的情況下,將美金轉給與該銀行有合作關係的帳戶,American PowerNet 就是利用此系統和賓州進行能源的買賣。

J.P. Morgan 去年一改先前對區塊鏈保守的態度(真香~),發行 JPM Coin,目的在於減少企業跨國匯款及銀行結清算的時間。

此外,美國 Wells Fargo 富國銀行也推出錨定美金的虛擬貨幣,名為富國銀行數位現金(Wells Fargo Digital Cash),其目的也是通過全球區塊鏈網路來實現跨境支付結算。

除了改善原本的金融業務的之外,也有一些公司積極地在開發加密貨幣的客戶,像是目前保持領先地位的 Silvergate Bank,擁有最多的加密貨幣客戶,包含礦工、持有數位資產的投資人等, Silvergate Bank 提供 24 小時美金免手續費的轉帳,以及加密貨幣的交換、與立即結清算等服務;另外,擁有 30 多億美金資產額的美國紐約控股公司(Metropolitan Commercial Bank) ,提供了數位貨幣帳戶的客戶低成本借貸服務。

延伸閱讀:很抱歉,大多數銀行還是不想服務區塊鏈公司

在歐洲,則有多家證交所,例如瑞士、奧地利、以及德國斯圖加特證券交易所成立資產交換、證券交易平台,並利用區塊鏈技術達到數位資產交易與瞬間結清算的功能。以瑞士的交易所為例,他們預計在 2020 年 Q4 推出 SIX Digital Exchange (SDX),把區塊鏈技術(DLT-CSD)與傳統證券系統結合,有望可以達到即時清算、分割數位資產、並提供數位鑄幣交易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引用了 PwC 在 2017 年對全球超過 1300 名高管進行了調查所整理出的 Global FinTech Report,PwC 的報告結果顯示 55% 的受訪者計劃在 2018 年前將區塊鏈作為流程的一部分,而 77% 的受訪者預計區塊鏈將在 2020 年成為業務流程中的常見元素,但此報告認為 PwC 的預測在金融領域過於樂觀了,雖然在金融的場景中,區塊鏈確實有機會被大規模採用,但是具體時程仍會受到環境變數影響,像是

  1. 缺乏完善的法規
  2. 總體經濟的不確定性

小結論: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確實逐步朝大規模應用邁進,尤其在跨金融機構結清算、證券交易和抵押品管理系統的嘗試最多。

不過該報告認為區塊鏈在金融領域,距離大規模應用至少還需要 3~5年時間。

智慧物流大爆發,區塊鏈將扮演關鍵要角?

前面講了那麼多金融領域的應用,接著來看看供應鏈物流吧!

區塊鏈有沒有機會提升供應鏈的物流資訊傳遞效率呢?關於區塊鏈應用於物流,這個 Buzzword 也是討論夠久了,物流業長期陷在海量紙本的泥淖中,一層接一層的供應鏈也導致難以追蹤單據狀況,更不要說是人為疏忽產生的數字落差,造成整體效率的低落了。

2017 年全球區塊鏈貨運聯盟 BiTA 成立(Blockchain in Transport Alliance),由經驗豐富的物流技術和貨運管理人才組成,目標是開發物流及貨運行業的區塊鏈應用標準並將其推廣。包括 UPS、FedEx、PENSKE、C.H.Robinson、 SAP 等超過 500 家國際物流與技術企業已加入聯盟。

然而目前仍缺乏一套共同交換資訊的標準,因此全球物流區塊鏈的應用大部分還維持在 PoC(Proof of Concept) 的階段,也尚未有大規模商轉的案例出現;此外,礙於法規和供應鏈僵化問題,J.P. Morgan 的報告認為供應鏈物流的區塊鏈熱潮正慢慢消散當中,反而自動車與無人機技術的推展,蠶食鯨吞著全球物流供應鏈的技術開發走向。

小結論:J.P. Morgan 報告看待供應鏈物流的區塊鏈大規模應用,相對比較保守,原因有三:

  1. 供應鏈僵化問題
  2. 各國法規不同問題
  3. 自動車和無人機技術正從另一個角度顛覆供應鏈物流管理

穩定幣會是區塊鏈大規模應用的機會嗎?

J.P. Morgan 在報告中將穩定幣區分為三類,可參考下圖:

  • Asset-backed
  • Sponsored
  • Algorithmic

Asset-backed:這類穩定幣的發行基礎來自其他資產的擔保,如實體黃金、法幣或以太幣。Asset-backed類型的穩定幣有鏈下發行的作法,如Tether 的 USDT,及鏈上發行的作法,如 MakerDao 的 Dai;

延伸閱讀:歷史時刻!穩定幣供應量突破 100 億美元,市佔 90%的 USDT 主要由「火幣 幣安」支撐

Sponsored:這類穩定幣的價值來自發行公司的合約,由合約保障該穩定幣可以被轉換成法定貨幣,例如 JPM Coin;

Algorithmic:這類穩定幣的價值是根據自動鑄幣或銷毀貨幣來達到平衡,是一種去信任的穩定加密貨幣,基於生態系統需求,再通過演算法調整貨幣供給量來實現,如 NuBit 和 karbo等。

報告中表示,加密貨幣由於波動性太高等因素,大部分被視交易工具而非支付工具,在這樣的情勢之下,給予了穩定幣成長空間。

但雖然穩定幣波動的程度相較其他加密貨幣小,卻仍然比市場的貨幣波動幅度大。

此外,針對加密資產是否可以成為多角化投資的組合,減少非系統風險,目前尚無法證明,且加密貨幣沒有法幣地位來規模化,流動性有其限制。因此,目前仍不能為所有散戶投資者、機構投資者和公司提供服務。

同時,報告也針對去年引起高度討論的 Facebook Libra 幣提出不少篇幅的分析。

「我們並不針對 Libra 專案成功的可能性做探討,而是認為這專案會對金融市場產生直接影響。」 — — J.P. Morgan Perspectives

Facebook 預計 2020 年要推出的 Libra,正是 Asset-backed 的其中一個例子,報告認為 Libra 特別引人注目的主要原因在於發行方 Facebook — — 與 Facebook 相關便使人們對巨大的網路效應產生高度的想像空間。Libra 儲備池包含了眾多不同貨幣與短期政府公債,但兩者都有可能出現流動性等問題。

延伸閱讀:重磅!新加坡國家主權基金「淡馬錫控股 Temasek」宣布加盟臉書的 Libra 計畫

首先是政府公債,由於公債近幾年在外流通減少,又以發展中國家公債為主,在執行量化寬鬆 QE 下,貨幣一進入市場,使公債價格偏高、殖利率偏低,雖然 FED 表示不會使公債產生負收益,但低利率會降低長期投資人的意願,從而降低此公債的流通性;

因此除了納入公債,也需將銀行存款,尤其是外匯如日圓、英鎊等納入抵押池中,此時銀行會被要求要持有 HQLA (優質流動性資產),來應付大筆金額的輸出。

那麼針對穩定幣,如果被視為非營運性批發存款 (non- operational wholesale deposits ),銀行需要準備高達 60% 的 HQLA,這會降低銀行願意儲存穩定幣擔保品的意願。

除了上述實務層面,從技術角度技來看,現在的區塊鏈基礎技術是否已達到在全球推廣的標準呢?

有許多分散式帳本技術(DLT)的運作方式是非常耗能的,像是比特幣,比特幣網路消耗的電量與奧地利整個國家一樣多,儘管其處理的交易量遠遠不足以供應奧地利國家所需。報告認為,在實務上,區塊鏈技術需要的是「不那麼分散且半私密的區塊鏈網絡」(less distributed, semi-private networks)。

小結論:J.P. Morgan Perspectives 報告認為穩定幣確實具有潛力,而且市場上也出現了各種的實現方案,但若要達到大規模運用,必須建立在以下幾個條件下:

  1. 能滿足短期的流動性
  2. 提供有正收益率的佐證
  3. 建構在半封閉的區塊鏈網路上

法規也是影響區塊鏈發展的重要因素

除了上述提及區塊鏈目前在商業面及技術面遇到的問題之外,各國政府對於區塊鏈的態度,也是區塊鏈大規模應用的關鍵,目前大部分的政府還是略顯保守。報告認為區塊鏈產業應用從 PoC 轉到實際運作最大的瓶頸來自於法規。

另外,報告也預測首波大規模應用應該會落在金融機構,即如上文所述,許多銀行正嘗試使用區塊鏈技術來降低營運成本,只是金融機構長久以來的僵固體系,要引入革命性的技術,在時程上還是具有一定的挑戰性。

結語

雖然使用區塊鏈來提升金融服務效率的革命號角早在三、四年前就已響起,但較為保守謹慎的金融機構,對於新技術的應用和大規模採用,仍需要一段時間,本篇報告及大部分研究機構都預估:區塊鏈在企業應用的普及大約還需要在3~5年時間;至於前兩年比較熱門的供應鏈物流區塊鏈應用,在此篇報告中並不被看好;最後談到區塊鏈的穩定幣應用,已出現不少局部性的應用,但因為還有一些底層商業邏輯及系統流通性需要被驗證,大規模普及的時間點還不容易預測,而去年各國政府積極投入的數位法幣也可能成為區塊鏈之外,穩定幣的另一種發展方向,值得持續觀察。

另一種視角

看完了 J.P. Morgan 這篇重磅報告,對於報告所聚焦的這三個垂直主題,我們可以清楚了解到目前的進展與未來的展望。只不過該報告的視角主要還是從金融機構出發,可能無法涵蓋區塊鏈發展的各種可能性。因此,最後筆者將從產業區塊鏈第一線從業者的角度,簡單提出以下三個也很值得觀察的面向:

1. 跨產業的協作

區塊鏈是一門關於「合作」的技術,它的潛力絕非僅是金融產業內對現有業務的優化。把區塊鏈運用在跨產業的創新協作,更具爆發性。像是「供應鏈」融合「資金鏈」、「汽車業的車聯網」融合「智慧保險」、「穿戴式IoT產業」融合「醫療服務產業」….等,這些跨產業協作都涉及了數據保存、授權共享與真實性驗證,更重要的是都涉及了數據的資產化與資產交換。

過去,產業之間存在明顯的數據鴻溝,資訊落差大且相互不信任,限制了高效協作的可能性,而區塊鏈技術的出現,將有機會填補這道鴻溝,釋放跨產業協作的巨大商業價值。

延伸閱讀:韓國|研發無人駕駛公車的世宗市,要建區塊鏈平台防範「自駕車遭駭」風險

延伸閱讀:IBM Blockchain 推出新供應鏈網路,紐約800多家醫院加入,為解決醫療物資短缺問題

2. 一種多方共同參與、介於金融與軟體服務的全新物種

這邊舉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發展最快的貿易融資網路- 馬可波羅網絡(Marco Polo Network)為例。馬可波羅是美國銀行、德國商業銀行、法國巴黎銀行、MasterCard等超過25家跨國金融機構及大型企業共同加入的開放平台(Open Platform),這是 Open Banking 概念的體現,也是過去從來沒出現過的新商業物種,利用分散式技術集成了各方數據,並且使得各方在這個分散網路上展開商業協作。

我們已經難以界定這樣的平台,到底是金融機構還是軟體科技公司了。

3. 去信任(Trustless)金融服務的試驗與合規之路

從去年開始,許多區塊鏈的開發者將重心轉移到 DeFi(去中心化金融)領域,利用區塊鏈不可竄改的特性實現了程式碼的強制執行力(Code is Law),進而能夠以極低的成本(幾行程式碼)取代金融機構的某些業務,如存款、借貸。雖然DeFi發展還非常早期,但這些全世界最聰明的人之一,正以過去數百年金融演化所無法想像的速度,累積大量的數據、快速迭代修正,在過去幾次的錯誤危機中,也展現出強大的自修復力。在DeFi以成熟技術之姿走向大眾之前,對於法規的碰撞與調適在所難免,但仍然令人期待。

筆者相信創新往往發生在跨領域的交界處,總是在大家不注意時,湧現在既有的成熟框架之外,比特幣如此,未來區塊鏈的大規模應用亦然。

Reference:

  • J.P. Morgan Perspectives — Blockchain and DLT on the rise
  • https://www.idc.com/getdoc.jsp?containerId=IDC_P37345
  • https://www.bita.studio/members

Thanks to Daniel Huang and Agnes Chang.

?相關報導?

傳統銀行風向轉變?為JPM Coin佈局?摩根大通開始 Coinbase 和 Gemini 提供電匯服務

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執行長戴蒙:JPM Coin 有朝一日會讓「消費者」使用

歐洲央行再次點名Facebook穩定幣《Libra》: 極端情況下,天秤幣恐達「3.2 兆美元」規模


讓動區 Telegram 新聞頻道再次強大!!立即加入獲得第一手區塊鏈、加密貨幣新聞報導。

LINE 與 Messenger 不定期為大家服務

加入好友

加入好友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近期文章

  • 精選文章搶先看!動區登入Access質押訂閱服務,解鎖寶貴資訊快人一步
  • ABS獨家專訪》Gitcoin共同創辦人Scott:台灣是現實與Web3治理的重要交匯點
  • ABS獨家專訪》Gate.io CEO韓林:無懼銀行進軍加密服務,台北特別有人情味
  • 快訊!BTC 現在已來到 58996.2
  • 快訊!BTC 現在已來到 58815.03
Next Post
一圓你的 Lambo 夢?藍寶堅尼限量發行最新車款加密郵票,售價僅400元有找

一圓你的 Lambo 夢?藍寶堅尼限量發行最新車款加密郵票,售價僅400元有找

Copyright (c) 2019 by Jegtheme.
  • About
  • Buy JNews
  • Request A Demo
  • Contact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Sign Up

Create New Account!

Fill the forms be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Add New Playlist

- Select Visibility -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Account
    • BlockTempo Beginner – 動區新手村
    • Change Password
    • Forgot Password?
    • Home 1
    • Home 2
    • Home 3
    • Jin-homepage
    • Latest
    • Login
    • Profile
    • Register
    • Reset Password
    • Trending
    • Users
    • Users List Item
    • 不只加密貨幣,談談那些你不知道的區塊鏈應用|動區新手村
    • 所有文章
    • 關於 BlockTempo

    © 2025 JNews - Premium WordPress news & magazine theme by Jeg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