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媒在今日下午發布了一則抨擊加密貨幣的相關報導,在政府加重監管力道的情況下,似乎有意透過輿論影響的方式進一步打壓該國國內加密貨幣市場的發展。報導中引述了多位不看好加密貨幣的金融業人士看法,內容痛批加密貨幣是用科技術語包裝的「龐式騙局」。
(前情提要:中國重拳|新疆、四川礦場「傳遭暫停供電」;能源局下週將開挖礦座談會)
(事件背景:監管重彈!中國國務院定調:嚴打比特幣「挖礦與交易」行為;BTC跌破34,000 )
中國陸續推動加密貨幣相關產業監管政策的同時,在輿論方面也發起了攻勢。中國官媒《新華社》今(28)日下午就刊登了一篇為《加密貨幣,是金融創新還是「龐式騙局」》的報導,統整各界對加密貨幣的批評,將加密貨幣定調高風險投資、實際價值難以評估。

報導前段,《新華社》就以質疑「加密貨幣價值何在?」為開場指出,比特幣、以太幣等加密貨幣沒有「主權信用」背書,是通過算法生成,是否能定義為貨幣存在大爭議。
後續更引述了歐美金融界針對加密貨幣的諸多批評聲浪,包含曾一再抨擊比特幣(BTC)沒有內在價值的幣圈大反派「末日博日」魯比尼(Nouriel Roubini)主張加密貨幣「不滿足貨幣基本標準」的主張,以及上周在接受外媒《彭博社》(Bloomberg)訪問時同樣指出加密貨幣缺乏潛在價值的歐洲央行副行長德金多斯(Luis de Guindos)。
延伸閱讀:砲火再開!英國央行行長告誡: 想投資加密貨幣,先做好「賠光錢」的準備
而中國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郭杰,更在受訪時直接表示,加密貨幣就是「龐式騙局」。
比特幣實際應用場景非常有限,其價格飆升是典型的投機泡沫,與 17 世紀荷蘭「鬱金香泡沫」相似,甚至可以說是「龐氏騙局」。追捧加密貨幣的機構擅長用晦澀難懂的科技術語,說服投資者相信這是革命性現象,創造市場盲目投資的「羊群效應」。
報導中解釋,加密貨幣市場存在需要不斷有新投資者加入才能提高價格的邏輯,認為這基本就是一種「龐氏騙局」,並指出加密貨幣具有跨境方便、不受政府干預監管的特點,因此才受到部分人士追捧。
在後續的篇幅中,《新華社》更點出了加密貨幣金流不透明的潛在危機,指出加密市場槓桿率極高,為金融體系帶來風險,接著引述各國監管措施及相關報導,指出美、日、韓等各國監管機構,皆已對金融機構持有和從事加密貨幣交易加強監管。
延伸閱讀:馬斯克撐腰!「比起法幣,更支持加密貨幣」比特幣應聲漲5%逼近39,000美元
中國打壓力道影響
中國官方近期針對加密貨幣監管力道加大,本月不僅三大金融業協會共同發表了禁令公告,近期內蒙古更直接封殺境內礦場、揚言要將不法礦工列入「社會信用黑名單」。
今日,中國《證券日報》又傳出新疆和四川地區的礦場遭到暫停供電,令中國境內各大礦池企業紛紛轉向境外發展、作礦場佈局,甚至封鎖境內網路地址,就是害怕將遭到中國官方殺雞儆猴。
延伸閱讀:中國重拳|新疆、四川礦場「傳遭暫停供電」;能源局下週將開挖礦座談會
在新華社釋出相關報導後,BTC 的價格小幅受挫,自新聞釋出時約 38,307 美元,兩小時內已下跌約 4.07%,截稿前跌至 36,751美元,與 24 小時內高點的 40,411 美元相比,跌幅更來到了 9.05%。

📍相關報導📍
中國|監管重彈發酵:火幣、萊比特礦池「暫停境內挖礦業務」;香港區塊鏈概念股跌超18%
嚴厲警告!韓國央行行長:加密貨幣「槓桿交易」威脅全國銀行體系,要加強監控相關金流
中國招商銀行 (CMB) 與 Nervos 延續合作,成立 5,000 萬美元區塊鏈基金
讓動區 Telegram 新聞頻道再次強大!!立即加入獲得第一手區塊鏈、加密貨幣新聞報導。
LINE 與 Messenger 不定期為大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