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A 基金會週三(2)宣布啟動 Nectar,即 IOTA 2.0 的開發者網路(DevNet)。這是第一個沒有協調器(Coordinator)的 IOTA 網路, 也是 IOTA 區塊鏈邁向完全去中心化的起點。
(前情提要:IOTA基金會:啟動移除中心化Coordinator的計畫「Coordicide」)
據IOTA 基金會公告,IOTA 2.0 DevNet 在本月 2 日正式啟動,同時還推出了新的數位資產框架。這是首個完全去中心化、無許可且安全的 Tangle 協議,也標誌出預計在 2021 年年底發布的 IOTA 2.0 又一重要里程碑。
Nectar 是 IOTA 2.0 的開發者網路。據 IOTA 基金會的說法,這是第一個完全去中心化、可擴展且無費用的 IOTA 網路,同時也是第一個不需要協調器的 IOTA 網路版本。
此外,Nectar 還引入了新的數位資產框架,讓開發者可以無償在 IOTA 上創建代幣或現下最火熱的 NFT(非同質化代幣)。
We have also released our Digital Assets Framework on the IOTA 2.0 DevNet!
It doesn't cost anything to create and transfer tokens, Digital Assets and #NFT on #IOTA.
Experience for yourself how it feels like to tokenize any asset with the new wallet! https://t.co/BmDdPezXSh pic.twitter.com/85lGpdxGzM
— IOTA (@iota) June 2, 2021
據 CoinMarketCap 數據顯示,受 Nectar 釋出消息影響,IOTA 在過去 5 天內就大漲逾 36.5%,直逼 1.5 美元大關,交易量更是大幅上漲。
不過,在大盤走弱拖累下,IOTA 今日卻跌超 12.44%,至截稿前暫報 1.21 美元。
IOTA 網路迭代
自 2015 年推出以來,IOTA 就不打算跟隨比特幣等區塊鏈採用的工作量證明(PoW)或權益證明(PoS)等共識機制。IOTA 基金會表示,即便經過了十多年的創新,現有區塊鏈網路仍有著幾個基本的缺點,例如不夠去中心化、擴展性不足、費用結構低效等。
過去,IOTA 採用的是基於有向無環圖(DAG)的資料結構,其協議被稱作 Tangle(纏結),並利用協調器建立數個完整節點進行交易驗證。不過,由 IOTA 基金會運作的協調器卻也是該網路被認為不夠去中心化的主因,尤其是在去年 2 月 Trinity 錢包的駭客事件爆發後,更是引來諸多批評。
延伸閱讀:深度探討|IOTA 主網暫停、bZx 與大鯨魚SIM卡被駭的背後玄機!做到這些可提高帳戶安全
於是,為了走出一條全新的道路,IOTA 研究團隊自 2019 年開始發想後來被稱作 IOTA 2.0 的協議,規劃為三階段升級,分別命名為 Pollen、Nectar 以及 Honey。
IOTA 2.0 第一階段的測試網路 Pollen 於 2020 年 6 月發布,並且又在今年 4 月透過升級 Crysalis 取得了重大的技術推進。IOTA 基金會表示,Nectar 也將按照 Crysalis 升級中所描繪的路徑,在 IOTA 2.0 的籌備作業中扮演關鍵角色。
IOTA 基金會對 Nectar 評價道:
這個以 Tangle 作為動力的項目將被定位為比現有 PoW 和 PoS 區塊鏈更高效的替代品,因為它不需要交易費用,也不會浪費電力或算力資源。
IOTA 基金會主席 Dominik Schiener 則表示:
IOTA 2.0 DevNet “Nectar” 標誌了 IOTA 走向完全去中心化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我不能低估這個版本的重要性:Nectar 證明您可以擁有兼具免費、可擴展、安全、資源高效且完全去中心化的分散式帳本技術(DLT)。
相關報導
項目內鬥!IOTA 共同創辦人賣光手上所有幣,並指控另一創辦人拒絕移交「2.3 億資產」
IOTA 主網節點出現程式錯誤,系統延宕 15 小時無法確認交易(已修復完畢)
英國汽車巨頭捷豹路虎:透過 IOTA 技術將「智能錢包」導入車輛中
讓動區 Telegram 新聞頻道再次強大!!立即加入獲得第一手區塊鏈、加密貨幣新聞報導。
LINE 與 Messenger 不定期為大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