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一碼難求的語音社交應用 Clubhouse,在多次裁員、瘋狂轉型之後,能打贏翻身仗嗎?
(前情提要:Clubhouse懶人包|五個新手必須解決的疑難雜症;談談商業、變現與未來 )
(背景補充:「我是比特幣的支持者」馬斯克上 Clubhouse 對談:或許狗狗幣真的會變成世界貨幣 )
近幾年來我們見證了社交賽道的各種花式套路,似乎每過幾天就有一個新的社交軟體橫空出世,用新的玩法快速吸引使用者,它們鋪天蓋地的出現,聲勢浩大的宣稱要做下一個 「社交之王」,卻大多隨著人們的新奇感耗盡而漸漸被棄用。
經歷了這樣大起大落的項目,也包括曾經一碼難求的音訊社交應用 Clubhouse,仔細想想,我們的確很久沒在新聞裡看到它的訊息了,它現在如何?
Clubhouse 高光時刻:大佬最愛的聊天室
Clubhouse 在 2020 年 4 月上線,最初只有 iOS 版本,主打使用音訊進行社交,起初使用者只能靠邀請制使用 Clubhouse,僅推出 8 個月後用戶數就超過了 60 萬,甚至 Andreessen Horowitz 還在 Clubhouse 剛推出一個月的時候就為它投下了 1000 萬美元。

這份火熱也吸引到了不少明星大佬進行嘗試,2021 年初,Elon Musk 就在 Twitter 預告後在 Clubhouse 的聊天室內準時開聊,聊天開啟後幾分鐘內 5000 人的聊天室上限就滿了。
此後不久祖克柏也上線 Clubhouse 暢聊對 FB 未來的打算,倆人的加入算是徹底帶火了這個聊天應用。
半個月間,Clubhouse 的下載數就從 350 萬迅速漲到了 810 萬,在 eBay 上的邀請碼一度賣到了 400 美元,這期間 Clubhouse 又完成了來自 Andreessen Horowitz 的 1 億美元 B 輪融資。
在 Clubhouse 正式推出一年後,周活躍使用者數突破了千萬大關,但總使用者數卻逐漸開始有下滑的趨勢。

多位知名創投投資
Clubhouse 還在 2021 年 4 月完成了 Andreessen Horowitz 領投的 C 輪融資,DST Global、Tiger Global 等機構也進行參投,融資金額雖沒對外披露,但此輪後估值達到了 40 億美元,距離三個月前上一輪融資時估值翻了 3 倍。
為了吸引更多使用者,Clubhouse 在 2021 年 5 月推出了安卓版本的 app,推出後 6 周就有 1000 萬新使用者加入,Clubhouse 還在 7 月取消了邀請制限制,將 app 對公眾開放。
不過 Clubhouse 自從面世就高調的操作帶來的不只有使用者的爆發式增長和投資者的瘋狂傾囊,還勾起了想要分語音社交這塊蛋糕的競爭者們的心思:

Twitter 在 2020 年末推出了 Spaces 的內測,並在 2021 年 5 月將此功能對任何有超 600 名粉絲的使用者開放,甚至 Twitter 還一度將 Spaces 在主頁置頂;

本身就以語音聊天作為核心功能的 Discord 在 2021 年推出了 Discord Stage Channels,讓使用者可以組織更加私密和專業的小型語音演講採訪活動;
Facebook 在 2021 年 6 月推出了 Facebook Live Audio Rooms,公眾人物和內容創作者可以發起語音聊天,任何使用者都可以收聽,甚至有網友調侃,祖克柏此前在 Clubhouse 聊天室的出現就是來「偷師」 的。

Spotify 也在同月推出了自家的 Clubhouse 競品 – Greenroom,是基於此前收購的體育音訊內容 app Locker Room 而成,來自全球的使用者都可以建立和參與語音聊天室,還可以將對話生成為 Podcast。

面對著多個 Clubhouse 複製款的強勢來襲,Clubhouse 自身的城牆也開始出現裂縫,比如大批湧入的使用者導致 app 時常當機,平臺上的語音聊天常常出現虛假資訊和極端言論,而 Clubhouse 對其無能為力也毫不作為,這些都成為了 Clubhouse 的軟肋,到 2021 年下半年時它的增長明顯放緩。
據 App Annie 的資料顯示,在 6 月時它的下載數達到了 900 萬的高峰,而在 11 月時這一數位僅有 92 萬了。

跌落神壇 & 自我拯救
為了留住使用者和保持 「最夯社交媒體」 的稱號,Clubhouse 也進行了一些探索。
比如和 TED 進行合作在語音聊天室內進行獨家演講內容的播送,跟 Stripe 合作讓 Clubhouse 上的內容創作者可以賺錢,在 2021 年 9 月推出了叫做 「Wave」 的招手功能,讓使用者可以通過點選 「👋」 的 emoji 快速邀請好友加入語音聊天,鼓勵更加隨性和自然的社交行為。

不到一個月後,Clubhouse 又推出了叫做 「Replays and Clips」 的功能,讓使用者可以重聽、擷取和錄製值得記錄的語音片段並分享到其他社交媒體,以此來吸引更多使用者加入👇

在去年,Clubhouse 還在 app 中加入了文字聊天功能,表示 「希望每個人能夠以自己最舒適的方式加入談話」,同時還在 app 上進行遊戲功能的測試,幫助使用者破冰開啟聊天。

可惜的是,這些佈局的影響甚微,Clubhouse 開始被大型棄用,今年年初活躍使用者數只有 350 萬,與 2021 年高峰期相比減少了 60% 左右,同時 Clubhouse 還在去年和今年分別進行了兩輪裁員,今年 4 月這波裁員更是裁掉了超半數員工。
離開了公眾視線一段時間,Clubhouse 似乎經歷了一些找尋自我的反思,就在 9 月, Clubhouse 在一篇博文中宣佈 「我們又回來了,這一次要做新的 Clubhouse」,新版本主要聚焦於一個全新的聊天功能 「Chats」,在部落格文中 Clubhouse 介紹到這一功能就像是將群組聊天和 Instagram Stories 結合,使用者可以隨時傳送語音訊息,其他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時候聽取訊息並進行回覆,使用者可以與通訊錄好友或是好友的好友進行聊天,因此也增加了擴大交友圈的可能性。

這一 「Chats」 功能將與此前的語音聊天室功能共存,但 Clubhouse 希望這一新改變能達到跟之前語音聊天功能不同的效果。
媒介上保留了最核心的語音,因為語音比文字和圖片更加輕鬆快捷,從語音中使用者也更能感知到朋友的真實心情和狀態,而非同步聊天減少了社交壓力,更易於讓使用者關注朋友動態和加入討論,聊天也會更加深度有趣,不難看出,Clubhouse 正在鼓勵使用者從關注名人大佬的語音講座向與朋友日常聊天轉型。
面對轉型和裁員,創辦人 Paul Davidson 並沒有將其歸因於最近波動的市場環境,而是表示這是為了適應後疫情時代人們的社交需求而做出的決定。
因為隨著人們回歸實體社交和生活,在 Clubhouse 上找到感興趣的討論或花時間去參與討論變得越來越難,Clubhouse 此次做出的調整正是想要解決這些痛點,保留語音的輕鬆靈活性讓使用者可以隨時參與,但用日常交友需求去解鎖更多使用場景,用一個更好的產品換一個更大的未來,至於裁員則是因為曾經的團隊規模太難撬動改變,為了保證轉型腳步走的輕便不得不做出這一決定。
創辦人:爆發式增長害多於益
對於初創公司來說,能靠著成為 「網紅」 收穫爆發式增長是一個美夢,這意味著它可以省去高昂的獲客成本,依賴著口口相傳在短時間內將使用者和投資者的眼光聚焦,這也確實是 Clubhouse 的故事,它在誕生幾個月後就實現了 10 倍的月增長,迅速登上了日本、德國、義大利等多個國家 App Store 的第一名,同時還在一年內迅速完成了三輪融資。

但這樣的關注卻為 Clubhouse 發展的方方面面也帶來了許多壓力,比如隨著大量使用者湧入,app 當機導致大多數人的初次體驗非常糟糕直接棄用;比如還沒建立起完善的話語管控系統就被想要 「帶節奏」 的極端組織濫用;當然最致命的就是還沒建好護城河就引來了其他軟體的競相效仿,失去了獨特競爭優勢。
不過,能夠在公司成長初期經歷這樣的大起大落對創辦人心態來說卻是絕佳的鍛鍊,Paul Davidson 在此前與 TechCrunch 的採訪中說到,他已經被鍛鍊的 「又佛又勇」,當一切都順風順水的時候,他明白這樣的勁頭不會持續,但當遇到挫折的時候,他也會有信心度過難關。不過 Davidson 也強調說,他認為初創公司成為網紅不是一件幸運的事,這種火箭式增長更是對公司的害多於益,一個公司最需要的是穩步發展。
Clubhouse 此次轉型決定也能看出 Davidson 理念的轉變,保持了親密而靈活的語音社交核心,將曾經給予使用者發現有趣聊天的驚喜感擴展到了發展新的聊天好友上,不再追求由大佬網紅帶來流量,而是根據普通人日常社交的場景和習慣來打造產品,隨著聊天實現從 「公共」 到 「私人」 的轉變,Clubhouse 或許也是想剝掉一層光鮮的外衣,找回剛創立時用產品將人們聯結的初心吧。
對 Clubhouse 來說,好訊息是曾經瘋狂阻擊它的複製產品們基本也沒了什麼勁頭,比如 Spotify 在今年 4 月關閉了其音訊直播應用 Spotify Live(曾經的 Greenroom),表示它作為一個獨立的應用來說對 Spotify 不再有意義;Twitter Spaces 於去年在 Elon Musk 和記者在某個 Space 裡吵架後被 Musk 宣佈關閉;
Facebook 在去年年末宣佈 Facebook Live Audio Rooms 將停用,使用者將無法從此前的 audio rooms 中發起廣播;Discord 的 Stage Channel 功能雖然還存在,但 Discord 卻關閉了其發現功能,表示它沒有起到幫助使用者找到想聽頻道的作用,這就意味著 Clubhouse 面臨的競爭更少了。
不過仔細想想,其實這個好訊息是個偽命題,因為如果連社交巨頭都無法破解語音社交的難題,那麼留給 Clubhouse 的挑戰就更大了,或許我們可以解釋為語音並不是這些軟體的主戰場,所以它們沒有發力,但語音社交近幾年來在歐美的確沒有什麼太大進展,尤其當我們做個比較,Twitter 成為了人們用文字記錄心情態度的新陣地、Instagram 的美圖分享為內容創造者打開了新思路、而 TikTok 掀起了短視訊熱潮,但對語音的探索更多還只限於在Podcast上做文章,語音這個看似最自然的媒介卻無法開啟這一屆 「不社交毋寧死」 使用者的心門。
Clubhouse 此次再次出擊,的確有些 「破釜沉舟」 的勁頭,不過這一次它不僅需要拯救自己的命運,也揹負著許多人對語音社交的期許,Paul Davidson 的樂觀和佛系能打贏這一仗嗎?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報導📍
《馬斯克傳》9/12發售!收購推特秘辛、被SBF拒絕、想創區塊鏈社交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