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區動趨-最具影響力的區塊鏈新聞媒體
  • Home
    • Home Layout 1
    • Home Layout 2
    • Home Layout 3
  • Browse
    • News
    • Movie
    • Music
    • Technology
    • Howto & Style
    • Entertainment
    • Gaming
  • Features
    • Youtube Video
    • Vimeo Video
    • Dailymotion Video
    • Self-hosted Video
    • User Profile
    • Playlists
    • User-created Playlist
    • Favorite Playlist (Private)
    • Watch Later Playlist (Private)
    • All JNews Features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Login
  • Register
UPLOAD
動區動趨-最具影響力的區塊鏈新聞媒體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Currently Playing

ABS獨家專訪》Gitcoin共同創辦人Scott:台灣是現實與Web3治理的重要交匯點

ABS獨家專訪》Gitcoin共同創辦人Scott:台灣是現實與Web3治理的重要交匯點

ABS獨家專訪》Gitcoin共同創辦人Scott:台灣是現實與Web3治理的重要交匯點

搶先看
ABS獨家專訪》Gate.io CEO韓林:無懼銀行進軍加密服務,台北特別有人情味

ABS獨家專訪》Gate.io CEO韓林:無懼銀行進軍加密服務,台北特別有人情味

搶先看

6 Sci-fi Gadgets in Movie We Wish Actually Existed

Movie

The 10 best games to play on your new PlayStation 4

Gaming

Tesla’s Chinese factory just delivered its first cars

News

2023年加密貨幣之我思》支付、智能合約、DeFi、NFT..的前進方向

至2023年,新的技術面、應用面造成區塊鏈板塊自然變動,本文以記此時的一些觀測與未來看法。
(前情提要:ChatGPT勾起AI狂熱:區塊鏈「去中心算力」如何解決機器學習的瓶頸? )
(背景補充:央行數位貨幣(CBDC)是什麼?為何各國都要發行、有全面監控支付的隱憂? )

 

時至今日我物理博士班拿到學位準備轉行,趁著入職前有空決定該讓自己留下點思維切片,不敢說是長期主義,至少希望不是喧囂泡沫。加密貨幣產業是個瘋狂之地,不僅圈外人認為是詐騙和無用電子訊號,圈內人也很多自嘲是「上漲乃科技革命、下跌就資金盤騙局」,不知道或不認為crypto有可能改善人類生活(甚至通常是更糟)故我把自己長期樂觀的想法紀錄與分享,當然,預測未來最好的方式是創造未來,我不會等待未來自動發生而是全力投入,畢竟事在人為.希望本文能與讀者產生些思想上的火花,本篇文章的封面是由Midjourney產生。

支付

可以說是加密貨幣目前唯一的落地應用。

支付、尤其是美元穩定幣的支付(例如USDT)可以說是加密貨幣現在唯一的落地應用.對於開發中和未開發國家而言美元提供了比當地法幣更穩定的價值儲存功能、且無需許可就能使用的特性可以讓沒有銀行帳戶者參與、美元穩定幣也是比美元現金更為好用.中南美洲、非洲、東南亞和烏克蘭都是從這個角度切入來使用美元穩定幣,在通膨率極高、戰亂、外匯管制的社會中,美元穩定幣就是金融自由的實踐(當然大量的灰色產業使用USDT我也無須多言)

對於先進國家的中產階級而言,使用美元穩定幣可以大幅降低跨國轉帳的手續費與等待時間,也讓小額捐款、打賞變得容易,至於商家使用美元穩定幣收款也能省去VISA/Mastercard 的處理費用。

短期來看(2030年前),美元的榮光會透過美元穩定幣攻城掠地擴張影響力,支付邁向大規模應用最主要的挑戰是如何在不犧牲太多安全性的情況下提高使用者體驗(UX),畢竟未來不可能是幾十億人把私鑰寫在紙上或刻在金屬板上。

簡潔好用的手機錢包讓大家從2019年等到今天,希望EIP4337 與帳戶抽象化成功能順利讓加密貨幣支付走向大眾(我當然是希望哪天IOTA Tangle 有USDT 讓人feeless支付)。

雖然在現階段,點對點的數位現金就是美元穩定幣,不過本質上美元就是武斷的紙幣(1971年尼克森關閉黃金兌換窗口後美金墮落成了美元),將美元的清算層從銀行系統與SWIFT 變成Credible Neutral Blockchain 確實是種進步、也絕對不會是終點.三類美元穩定幣(中心化發行、超額抵押、算法)中,目前遙遙領先的仍是中心化發行的美元穩定幣、就是有單點故障和監管風險,算法穩定幣經過了一整個牛熊循環的實驗可以說是全軍覆沒(UST以自身殞落命名了一個時代),超額抵押穩定幣規模目前受限於整個加密貨幣的市場市值(要引進真實世界資產RWA的話也可以說是在光譜中更靠近中心化穩定幣)

長遠來看美元主導的世界終有結束的一天,在那之前就賦予人類社會選擇opt-out 退出的自由極為重要,即使美元不會在可見的未來產生惡性通貨膨脹一波送走,紙幣終究是逐步貶值的紙幣。

協議層與應用層

生態系是由協議層(土壤)和應用層(植物)所共同構成的。

我仍舊認為胖協議(fat protocol thesis)是整個加密貨幣圈第二重要的文獻(當然是次於比特幣白皮書),故在分析L1 protocol 和 dapp 時必須使用不同的框架,協議層確實會捕獲多數的價值並且以類似主權貨幣的形式存在(相較於dapp token 基本上就是能分現金流和金庫的公司所有權,如果有的話),單一應用也更可能會在迭代之中落後於時代成為歷史(買協議不買應用確實是好Beta)

不過協議層乘載應用運行、應用層指引協議演化,回顧歷史2013前的蠻荒階段是Bitcoin fork 主導(Litecoin 和Doge 都是出自這個時代)、2017年週期賽道嘗試後(隱私鏈、智能合約鏈、支付鏈、儲存鏈)、2022前相應的進入了智能合約大爆發的週期(DeFi\NFT\GameFi…),不考慮往智能合約發展靠攏的公鏈基本上涼涼。

在這個生態系演化中,「核心團隊願景」和「社群開發者實踐」會創造的社群文化是非常具體之存在(社群文化的決斷舉例:BTC 數位黃金派在擴容戰爭放逐了改革派數位現金派BCH、THE DAO hack 後主張治理與回滾的ETH也放逐了代碼即律法的ETC,目前Solana 核心團隊的鏈上那斯達克與NFT社群的磨合也是一例)

此外就是牛市無信仰,唯有經歷過牛熊循環下跌過90%以上還能存活生長的生態系才是通過淬鍊,畢竟跌爛價格可以讓喧囂噪音減少、投機者與觀光客離開,「巔峰產生虛偽的擁護,黃昏見證真正的信徒」莫過於此。

公鏈的三個智能合約方向

EVM、應用鏈、高速鏈。

雖然我認為支付是目前加密貨幣唯一的落地應用,不過其他基於智能合約(而不僅是轉帳的)應用也都已經經過了概念驗證階段,純支付公鏈的未來在我來看是沒有大規模採用的可能(當然XMR 持續做光榮的隱私小眾),想想連BCH都嘗試做EVM Sidechain(雖然失敗了)

可以說加密貨幣產業從Magic Internet Money 進化成了Programmable Money(更準確的說我們需要圖靈機完備,畢竟BTC 也能跑閃電網路)

EVM:王道選擇,雖然說EVM序列執行、安全性和效能等限制都說明了這不是技術上最好的智能合約執行環境,不過EVM有最強大的開發者社群、使用者也熟悉相關流程的操作體驗、生態系建構基本上也有跡可循(雖然不敢說像是食譜一樣精確,但是已經有夠多成功與失敗的案例可以學習),古老公鏈會期望透過EVM 兼容達到枯木逢春(如BCH EOS FIL ZIL…)、新公鏈/L2也會選擇EVM 兼容來啟動項目(Canto、Shimmer、各種ZKEVM)

即使單純的又一個EVM鏈已經很難讓人感到驚奇,不過原生生態系項目是否優秀、相應基礎設施是否穩定都是可以在時間考驗後分出高下。

更重要的是不同L1 的EVM 側鏈/L2 更像是短期練兵場與廣告招牌,中期而言不同架構是否能留下EVM帶來的人潮錢潮、讓人體驗到超過EVM的優越之處(如AVAX subnet、Polygon supernet、Shimmer Tangle等)

畢竟我認為即使ETH分層的作法正確,不過這並不代表L1 要迴避擴容和效率提升的可能。

應用鏈:每個應用有客製化區塊鏈是ATOM和DOT雙雄的路徑,不過DOT 開發速度極為緩慢先略過不提,Cosmos 生態系雖然有DYDX從L2獨立成鏈的展望和Luna 曾經宏大的歷史,但是ATOM本身代幣經濟設計之爛難以想像,(即使IBC 很優秀)在沒有共享安全的情況下跨鏈帳戶操作就是讓人擔心(可組合性相較於EVM受限),在沒有APE 或Sandbox 等級的頂級項目一波遷移到Cosmos的情況下,應用鏈生態系應該仍舊是自得其樂的一方樂土。

高速鏈:相較於王道EVM的水平分層(DA/共識層/執行層)和應用鏈的垂直分鏈,高速鏈仍舊堅持直接在單一L1 擴容的理想,其中代表就是風雨飄搖Solana 和旭日東升MOVE VM系列。

相較於EVM之優點通常是更好的平行運算設計來提升效能(當然得權衡一些去中心化),理論上高性能除了提高了可組合性的天花板外,隨之而來的夢想就是在鏈上刻出orderbook 來做高頻交易(AMM可能真的是EVM效能侷限下才會成為主流)

不過目前為止這條路仍舊曲折,除了區塊鏈根本沒有那麼多真實使用者測試其效能極限外,上述提到的公鏈都非常新,還沒有經過歷史考驗的社群,是否能長久存在是未可知的。

延伸閱讀:教你深入推算「頂級公鏈及生態估值」

DeFi 穩定幣、去中心化交易所、借貸協議與其他

經過一輪牛熊循環的時間跨度和各種社會實驗後,DeFi(去中心化金融)已實踐到讓人能對其框架有大致眉目,三套件並不會是非常複雜。

穩定幣:能否擁有原生USDT/USDC是一條公鏈是否能成為頂級公鏈的指標、另外一點就是生態系中是否有優秀的Liquidity 和MakerDAO Fork 來釋放公鏈代幣的經濟價值來產生去中心化穩定幣;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在生態系實踐中最為需要的是傳統Uni V2、專攻穩定幣之Curve和高資本利用率之Uni V3,產品創新上的微調和更加優秀的代幣經濟學確實可以改進這個現貨DEX賽道,不過至少在EVM架構中感覺已經難以典範轉移,即使Balancer、Kyber、Joe V2、Ve(3,3) 都很有趣,還是難與前者抗衡;借貸協議:Aave fork 和Compound fork 各據一方,雖然以兩個本家來說,Aave 表現遠比Comp 好(不論是產品研發、安全性還是治理),不過延伸協議方面Compound fork 則是遠比Aave fork 生機旺盛,尤其是Aave fork 的安全性表現遠比Compound fork 好的情況下,這點實在是耐人尋味。

DeFi 1.0 中留存下來的除了上述三套件之外,就是槓桿挖礦和收益農耕機,前者的代表是羊駝、後者的代表是Yearn,不過這兩者可以說都是依附於流動性挖礦而存在,難以想像會成為獨當一面主導的DeFi 類別;曾經紅極一時的DeFi 2.0 也已經成為一地雞毛,Fei 所開創的Protocol Control Value 和OHM 開創的折價債券可以說是時代殘響;2022以來新興崛起的類別是GMX(永續合約),我其實是一直很懷疑非訂單簿形式的Perp DEX 是否能成為主流(從SNX 一路懷疑到GMX),不過這種賭場做使用者對手盤改善使用者體驗的設計,最終確實達到TVL 螺旋飛升的結果我深感敬畏;對於LST(流動性質押代幣)賽道而言,其TVL應該很快就會攻頂成功(尤其是ETH上海升級成功),讓使用者可以在借貸協議方便疊疊樂的同時更開啟了各種新奇的產品設計。

延伸閱讀:DeFi 是什麼?詳解去中心化金融的「收益來源」與「背後風險」

NFT

絕不只是猴子與石頭JPG。

雖然說我絕對算不上是NFT person (相較於DeFi 來說我的NFT 投入少得多,基本上是菜雞),不過我認為支付之外的第二大類大規模採用很有可能是NFT而不是DeFi,數位稀缺能夠探索的方向比數位金融多太多了。具體來說,除了藝術類別、PFP 頭像、和社群俱樂部證明之外,我仍舊認為票券、遊戲道具和DID(數位身分)是NFT 真正邁向主流的關鍵,當然前提是支援穩定幣付款且擁有帳戶抽象化錢包的情況下:票卷如果不希望使用者轉手,那麼就使用SBT(Soul Bond Token)、至於如果希望讓票券二級市場更有效率(且讓主辦方能抽到錢)那NFT 版稅會是個方法;遊戲NFT 方面,我認為Axie 和Stepn 都已經證明了資產上鍊的傳統遊戲(而非全鏈上遊戲)是大有可為的,主要的挑戰在於遊戲不好玩、激勵週期太短、還有加密貨幣相關基礎設施太差…

延伸閱讀:Meta放棄NFT計劃,被「侵權、監管、詐騙」3個問題炸腦

題外話:市場板塊

美國有錢、亞洲有人、歐洲有時間

2018熊市時加密貨幣圈以散戶為主,故很大的盼望是「機構進場」帶回牛市.2021年牛市確實有美國機構進場(例如瘋狂買幣的微策略與嘴砲的Elon Musk)、並且由美國大資本主導各種L1\DeFi\NFT投資,透過USDC合規穩定幣與FTX 這種合規(偷錢)交易所之組合拳,美國只差一點就完成對加密貨幣產業的法規監管(當然這不一定是好事,龍捲風被監管與SBF 提議監管Dapp 前端等都是極為危險的惡例),然後就眾所週知的連環爆。

美國即使仍舊有最強的軟體工程社群、VC社群和早期信仰者社群,不友善的稅法和轉趨不友善的政府監管態度都是讓人憂心。

如果1990年代捍衛PGP 演算法的Cipherpunk 運動無法在三十年後的美國再度捍衛密碼學與數學的自由,那或許自由燈塔將不會再是加密貨幣大規模採用的突破口。

亞洲則一直是充滿巨量散戶的破碎浮躁市場.首先,中國對於加密貨幣市場的反覆可以說是每一兩年就徹底轉向:2017年九月禁止ICO、2019年十月習近平區塊鏈講話後的小牛市、2021年五月禁絕比特幣挖礦、2022年十月港府發布了「虛擬資產政策宣言」讓香港全面擁抱加密貨幣.所以即使中國OG相當多也非常有錢(先不論是不是割韭菜和詐騙起家),基於監管上的反覆和不友善,我實在是不認為中國能夠獲得幣圈早期樞紐的地位(或許2024年底又是出爐對加密貨幣暴打一波的政策).當然中國完全可以力推數位人民幣,不過CBDC 就不是加密貨幣了。

韓國的散戶瘋狂炒幣之兇狠舉世皆知(從Luna 到Aptos)、對於GameFi投入也是後來居上,不過人口基數不夠和法規不友善則是其侷限(特別是散戶和VC畢竟還是在UST重傷)

此外,越南有很可觀的開發者能量(相較於先進國家非常便宜)、而印尼和菲律賓都是在Axie/STEPN 風潮下展現了大量的GameFi用戶。

相較起來,新加坡是有懂行的政府、穩定的政治情勢和可觀資金,不過人口非常侷限,就算能成為亞洲的模範樞紐也就是模範區。

我自己對於歐洲的評價很戲劇性或是說諷刺性地在上升,畢竟歐盟官僚不僅臃腫緩慢、也會因為通過奇葩規範而上新聞,不過如果歐盟這個政治實體不存在,人類文明可能只剩下數位極權主義反烏托邦(中國、俄羅斯)或是大企業賽博龐克反烏托邦(美國)的選擇,以GDPR來說,其雖然通過與討論耗時費力,不過確實讓資訊自由的微光在當代社會被維護.歐盟對於加密貨幣的決策可能一如繼往的緩慢,不過我有感覺歐盟制定的DLT標準可能會跟GDPR一樣,以其高標準來提升產業風氣、並對於亞洲和美洲國家形成指引和約束.當然我也在此利益聲明,個人對歐盟路徑的好感上升很有可能因為這是 IOTA 的路徑:)

📍相關報導📍

CZ對談香港Web3嘉年華》CeFi和DeFi非敵人!盼監管能多懂加密貨幣

DeFi 真實用戶有多少?可能沒你想像中多..

「美國財政部」首發 DeFi 風險報告,透露哪些監管重點?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近期文章

  • 精選文章搶先看!動區登入Access質押訂閱服務,解鎖寶貴資訊快人一步
  • ABS獨家專訪》Gitcoin共同創辦人Scott:台灣是現實與Web3治理的重要交匯點
  • ABS獨家專訪》Gate.io CEO韓林:無懼銀行進軍加密服務,台北特別有人情味
  • 快訊!BTC 現在已來到 58996.2
  • 快訊!BTC 現在已來到 58815.03
Next Post
Arbitrum治理風暴》基金會歸還「7億枚$ARB」提案未過!代幣卻超漲40%

Arbitrum治理風暴》基金會歸還「7億枚$ARB」提案未過!代幣卻超漲40%

Copyright (c) 2019 by Jegtheme.
  • About
  • Buy JNews
  • Request A Demo
  • Contact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Sign Up

Create New Account!

Fill the forms be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Add New Playlist

- Select Visibility -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Account
    • BlockTempo Beginner – 動區新手村
    • Change Password
    • Forgot Password?
    • Home 1
    • Home 2
    • Home 3
    • Jin-homepage
    • Latest
    • Login
    • Profile
    • Register
    • Reset Password
    • Trending
    • Users
    • Users List Item
    • 不只加密貨幣,談談那些你不知道的區塊鏈應用|動區新手村
    • 所有文章
    • 關於 BlockTempo

    © 2025 JNews - Premium WordPress news & magazine theme by Jegtheme.